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武侯祠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武侯祠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諸葛亮的一些資料信息,下麵是(揚升資訊www.balincan8.com)小編整理的與諸葛亮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,一起來看看吧。
成都武侯祠的“攻心聯”
成都武侯祠內有一副著名的對聯,老百姓都叫它“攻心聯”,因對聯書法韻味十足,帶有濃鬱的錢南園筆意,筆法屬楹聯中的稀品。加上對聯提出了作者對正反、寬嚴、和戰、文武等諸方麵的政見,結合當時治蜀現狀有感而發,極富哲理,蘊含深刻的辯證法,發人深思,因而深得遊人喜愛,名揚遐邇。
這副對聯懸在諸葛亮殿堂前正中,是公元1902年(清光緒二十八年)趙藩撰書的。聯文是:“能攻心則反側自消,從古知兵非好戰;不審勢即寬嚴皆誤,後來治蜀要深思。”意思是:用兵能攻心,反叛就會自然消除。從古至今,真正懂得用兵的人並不好戰。不審時度勢,施政方針或寬或嚴都會失誤,後繼治理蜀地的人要深思熟慮引以為戒。
對聯聯文對諸葛亮的評價很高。“攻心”是指諸葛亮南征時,以“攻心”收到撫安的效果,使孟獲心悅誠服;“寬嚴”是諸葛亮《答法正書》論述的中心要點。他指出不能照搬劉邦入關時的寬刑,主張對當時益州的情況用嚴刑,“威之以法”。仔細玩味聯意,可以清楚地體會到作者在頌讚諸葛亮的同時,也強調審勢度勢的重要,並以此隱喻“後來治蜀”者。
攻心、審勢:即在與人對抗的過程中,利用心理戰術來不戰而勝,攻心即是駕馭人的思想,從思想上使其畏懼,甚至使其誠服,《孫子兵法》“用兵之道,攻心為上,攻城為下;心戰為上,兵戰為下”便是這個道理。這也是這副“攻心聯”的智慧精華和留給後人的啟迪。
趙藩借鑒清末岑春煊、劉丙章先後任四川總督,其一寬一嚴、盡失其度,終至失誤的教訓,托出諸葛亮的治蜀之道,針貶時政,頗有餘味。趙藩為岑春煊老師,聯語一語雙關,明寫諸葛亮治蜀之功,暗示岑治蜀之過,致使岑後來迷路知返,也顯示出此聯的魅力所在。
左:趙藩,右:岑春煊
毛主席十分推崇此聯,1958年他來武侯祠時,就在此聯前駐足沉思良久,反複玩味聯語的微言大義。文革初期,毛澤東囑咐當時來四川任職的梁興初,要到成都武侯祠觀讀“攻心聯”。一時間,“攻心聯”傳遍大江南北,掀起了研讀趙藩對聯的熱潮。鄧小平同誌也曾經稱讚說趙藩寫得好,富有哲理。
對聯作者簡介:
趙藩(185l一1927年)字樾村,一字介庵,別號爰仙,晚號石禪老人,白族,出生於雲南劍川縣向湖村。他的一生,走過了封建文人到資產階級民主人士的曆程;作為近代西南著名的文人和少數民族詩人,趙藩在文化事業上有較大的貢獻。趙藩崇敬諸葛亮,他自己也曾有過“小諸葛”的綽號,其詩詞對三國曆史事件和人物或譽或毀,愛憎分明。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